ABOOK MAGAZINE
  • Home
  • 線上藝廊 GALLERY
  • 視覺 VISUAL
    • 侷限
    • My Dear Boom
    • Flower in the Dark
    • un poème obscur
    • 稍縱即逝
    • Time 夏朧
    • 異境
    • 光
  • 雜誌 MAGAZINE
    • 新春特刊
    • 特刊 SPECIAL EDITION
  • 大師教學 MASTERCLASS
  • ABOOK TV
NEW

FASHION

( )藝文沙龍

7/7/2020

0 Comments

 
Picture
位於忠孝復興站附近小巷子的『()藝文沙龍』,正是這座城市裡的Shelter,由Seven、Morgan、Carter髮型設計師所主理,他們不想被自己的專業所框架,所以用自己敏感的感受,去創造一個不設限的場域,讓每個獨特的靈魂,也許能在某一刻鐘找到一份歸屬。
​Photographer & Text : Tonnie
​英國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寫道:「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群體的一部分。」即使在社會結構的邊緣,在獨立的生存個體,都在找尋一處有歸屬感的庇護所。
Picture
​​Q:為何會取名為()藝文沙龍呢?
All:我們想重現沙龍最早的本意,salon這一詞最早出現在1664年的法國,是由主人邀請其他客人參加,增加彼此交流機會、愉悅自身及提升修養的聚會、談論哲學藝術的場所。
而用()符號作為店名,是因為在這個符號內,沒有任何的設限,什麼可能性都可以去創造,走進這裡的人因自身的感受而填上名字,不因文字去設限這個空間發展的可能性。

Q:這個場域看起來沒有太多的設限,可以是工作的場所,可以是開放式讓人觀看且聆聽的場域,你們自己會怎麼和讀者介紹這個空間呢?
All:像種子一樣,有機的發展,對我來說我的詮釋是我的詮釋,但來的人也有他自己對這場所不一樣的感受,如同我們的店名,由來的人來定義。
Picture
Picture
Q:怎麼選擇樓下展演空間所舉辦的展覽與演出呢?
All:一開始是從身邊遇到不錯的展演對象,我們會邀請他們一起合作,但這樣的藝術性面向落差很大。現在是由我們的策展人去規劃,()藝文沙龍主要提供一個自由的空間,不像正規藝廊門檻這麼高,讓一些新銳藝術家可以在這邊表達自己的想法,像是一種雙向的交流,不會讓我們只侷限在同一種風格及創作。我們自己有時也會與其他藝術家共同展演,也曾自發性的製作獨立刊物、辦過攝影展和音樂祭,就是不想被髮型師的職業所定位。

Picture
Q:在經營這空間上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或有趣的事?
Seven:在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包容,這也許是當代人最常面臨的問題,當集合的群體越龐大,社群網絡就變得複雜,所以有些人選擇待在自己私密的空間裡,或是在一小群體裡面活動。久而久之大家喪失了與人交流的功能,而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學習的功課。這個空間來來去去的人很多,每個單一個體來到這裡都有自己的故事,也許像夢一樣,經過了一夜就畫下句點,也有可能延伸出另外的故事。

Morgan:
現實層面的困難,來這裡的人會感受到這個地方不是以賺錢為目的的場所,還是得考量到營運的問題。
有趣的是會在這裡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一些音樂人藝術家和各式有才華的人,都是因為這空間的存在,我們才會在此相遇,人們都會覺得藝術創作離我們的生活有段距離,但在這個場所融合了大家的生活及想法,自然就沒什麼距離感。

Carter:合作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共享的機制是互相磨合而生成的,每個人都很有想法,所以雙方要交流就得建立在溝通的藝術上。
我們塑造出的這個場域,帶著相互牽引的關係,記得之前有位韓國攝影師,也是因朋友的介紹,來到我們這邊辦展/拍攝和募款,他來到台灣,還能在這裡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個很有趣的經歷。
Picture
Q:你們以“行者”自稱在各大活動中義剪,“行者”這名稱對你們來說有什麼特別的含意嗎?
All:是由很早期的夥伴取了這個名稱,希望我們在邊行走的過程當中也修行自己。
在這個義剪的過程中實踐及成長,『行者』是一種心態,將面臨的事情當作挑戰。
Picture
​Q:在義剪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難忘的事情可以和讀者分享?
Seven:一開始當然會有許多有趣的事發生,在執行了七年以後,回過頭看,起始點的故事就是做這件事情的初衷,最一開始我們到了蘭嶼,發現那邊也有髮廊,如果我們幫這裡的人們剪好頭髮,那髮廊要怎麼生存下去呢?進而讓我們去思考義剪的本意是為了扶弱還是公眾利益,如果我們便審視了扶弱這個項目,改為為公眾利益有幫助的活動,而非把公益這件事情只放在扶弱上。

Morgan:出走義剪這行為徹底的感染了行者團隊裡的人,包含了我自身,因為到過了台南,決定在台南留一個空間可以兩邊跑,團隊裡也有人在恆春設了點,我們都很難滿足於現狀,希望帶著這樣的理念,也可以去感染其他的人。而比較難忘的是我們會以不同的形式去義剪,我們嘗試在全黑的環境裡,眼睛矇上薄紗,只感受的到光影去進行造型,這些都是心態勝過一切。

Carter:在現在這個時代,你很難想像在偏鄉還有頭蝨的問題,我們在出發去部落義剪前,還寄了一些藥過去。
我們到了蘭嶼,在位於海邊的國小義剪,就在太陽快下山之際,我們結束了義剪的活動,有些人跑到了海邊玩水,有些人在操場打球,很單純的一切就能讓人滿足。
Picture
Picture
Q:這空間的存在,一定有你們想詮釋的故事,可以聊一聊你們怎麼看待這空間的存在與價值?
Seven:這空間對我來說是一種選擇的可能性,如果今天沒了這空間的存在,就沒有這個選擇,如同顏色,RGB三原色以外的色彩,有各自的情緒與獨特性,會不會被質疑不夠正規?但這世界本來就有許多不同的可能性與聲音,如果存在著更多的選擇,才能讓這地方更加豐富。所以我們做了很不一樣的選擇,試著讓曾經認為對某個環境難以適應的人,踏進這個空間感受不同的嘗試,勇敢去追尋不一樣的自己,那我就覺得我們的目的性達到了。

Morgan:如果這個空間消失了,城市裡一小部分的人會像是尋不到根一樣,這裡就像是個孕育夢想的庇護所。

Carter:這是一個很體制外的空間,我們希望塑造出一個對於關係的心態是平等的環境,濃厚的生活感和不設限的包容度就是這裡的價值。



特別感謝
​( )藝文沙龍
ISSUE 34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Archives

    November 2022
    September 2022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December 2019
    October 2019


​意團隊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24 ABOOK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Picture
  • Home
  • 線上藝廊 GALLERY
  • 視覺 VISUAL
    • 侷限
    • My Dear Boom
    • Flower in the Dark
    • un poème obscur
    • 稍縱即逝
    • Time 夏朧
    • 異境
    • 光
  • 雜誌 MAGAZINE
    • 新春特刊
    • 特刊 SPECIAL EDITION
  • 大師教學 MASTERCLASS
  • ABOOK 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