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OK MAGAZINE
  • Home
  • 線上藝廊 GALLERY
  • 視覺 VISUAL
    • 侷限
    • My Dear Boom
    • Flower in the Dark
    • un poème obscur
    • 稍縱即逝
    • Time 夏朧
    • 異境
    • 光
  • 雜誌 MAGAZINE
    • 新春特刊
    • 特刊 SPECIAL EDITION
  • 大師教學 MASTERCLASS
  • ABOOK TV
NEW

FASHION

後疫情時代,周裕穎的『永續新思維』

7/24/2020

0 Comments

 
Picture
Text by Mincer   Photo by 大帥
最近,社群上看到你一系列Luxxury Godbage的作品,相當驚艷,可不可以和ABOOK讀者聊一下這個系列的創作動機跟理念是什麼?
先從字面看Luxxury Godbage,聽起來就是奢華的垃圾,但垃圾特別用GOD/上帝去替代。一般來說,大家都抱持著世間所有東西是上帝給我們的觀念,包括時間與物質。所以對我來講,廢棄的東西,也都是來自上帝的禮物,例如作品剩下的邊角料,它的形狀不是我們一開始預期,卻可以做出一些意料之外的獨特作品出來。
​系列的特色有幾個點,第一個就是把不同的時代聯結在一起,以符號學的邏輯用設計創造經典融合Classic Fusion style  。

比如說,結婚時我為太太親自設計與縫製的婚紗,即是用我花一段時間搜集到的一件20年代,一件80年代、加上一件現代,跨時代的婚紗組合在一起!不論是20年代的婚紗或是80年代的婚紗,即便是一百年前穿著那個人結婚,一定也擁有了許多親朋好有的祝福,透過這樣子將充滿祝福意念的婚紗組合在一起,成為了一件獨一無二的婚紗給我太太,我認為正是更富有意義的。Luxxury Godbage 這個品牌第一個重點就是把時間串連。
第二個核心概念是:時間是最奢華的東西!Luxxury Godbage 是JUST IN XX 分支出來的永續時尚副牌,透過再設計(Redesign)、再製造(Remake)、再利用(Reuse) 的方法將物盡其用。其實Remake改製服飾拆解重組比重零到有製作還要花時間,拆線是車線所費四倍的時間,我們在設計創作的過程中,努力保留其時間歷練創造出的獨特風味,並透過耗時的手工拆解與工藝製作過程,為舊物、廢棄物重新注入價值。Luxxury Godbage是用『時間』創造奢華的永續時尚品牌,奢華的垃圾,帶給大家華麗的重擊!

第三個核心精神:『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廢棄物,只有懂不懂得如何去創作!』我們會回收二手衣、廢料、邊角料、閒置物品,甚至是垃圾,去量身思考適合的設計創作方式,例如將紙袋改造成時鐘的創意概念。甚至透過社群媒體的分享,接到了荷蘭選品店買手的訂單。我希望透過Luxxury Godbage的創作,顛覆現在大家普遍推廣溝通永續議題時的思考!用設計美感、潮流趨勢、藝術文化吸引大家關注喜愛後,了解到這是永續再造的產品,而非只單一溝通永續、環保或者回收的成份,我想把永續變成一件很酷的事情!
Picture
一直忙碌於服裝秀的你,是在怎麼樣的契機下,突然想到要做這個系列?
Luxxury Godbage 誕生以前,其實它的精神早已偷偷植入在我們每一季JUST IN XX的伸展台上,都有像這樣子二手衣再製重組的設計。我印象很深刻是19年春夏紐約時裝週發表時,有媒體問我,是不是因應永續趨勢所以製作Remake的服飾,我回朔思考其實從開始大學畢業後人生第一次接受體訪問,當時講的內容,就是在講如何改造服裝,用咖啡渣染牛仔褲,用選舉旗幟做衣服等等,喜歡『解構』是起因,喜歡在有限的條件裡突破框架是我喜歡給自己的挑戰,服裝這幾年的變化很多,已經不像以前這麼純粹,因此也想回到自己當時喜愛服裝設計的初衷,也能透過Luxxury Godbage永續時尚專注的定位,為其他企業品牌提供可持續性發展的創意設計 概念與顧問服務。

我爸其實完全沒有看過我的服裝秀,從畢業展直到去年過世,都沒有機會看到,19年的時候我就想說,既然這樣就把他一件繡有他名字『周吉安』的訂作西裝,直接改成秀服走上紐約時裝週的伸展台,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也達成自我安慰?! 那時他還在世,為此大概有多用幾秒鐘的時間關心我設計的衣服… 那次從紐約發表回來,就更確定要做重製改造品牌這件事,因為我可以讓每一件服裝都變得更有意義! 加上現在古著盛行、環保意識抬頭,是一個很好的timing點。早期講買二手衣,最常聽人家質疑可能是死人穿過的衣服。現在小孩子沒有這些觀念,比較能夠接受,我們在去年開始推出Luxxury Godbage的品牌系列,契機如上所述是一連串事件的堆疊,在去年開花結果,並不是某個靈感的突然觸發。

我喜歡各種材料的不期而遇,也喜歡各種不同時代、款式服裝『意外』的組合!有一部分設計師的remake改造,很像在做拼布,這塊布剪掉,拼接到另一塊布上成為一個新的作品,但這種不是我喜歡的玩法,Luxxury Godbage在玩的改造方式其實非常的困難,我的作法會將服裝款式上的符號留下來,用符號與符號的拼接、碰撞,產生出新的設計。有點像分子料理的創作,卻是從不知道是誰家的冰箱,裡面用吃剩的漢堡、兩顆小籠包、一把蔥,蛋花湯,等等有限的食材去做組合,重新變成十道特色美味料理的概念。
Picture
這和我們本期議題腐後新生-Upcycling不謀而合,可以替我們讀者著墨更深一些嗎?
Cycle其實有很多種方式,Luxxury Godbage是設計創作的呈現。在去年我們甚至透過義大利循環時尚電商Lablaco的邀請,作為台灣永續時尚領導品牌參與巴黎循環時尚高峰會,透過與Lablaco的合作,我們做到能和科技平台串連結合,透過QR code 以及區塊鏈的應用,物主會知道上一個主人是誰,他的社群是什麼,什麼時候穿過這個,再上一個主人又是誰,全部一覽無遺,就像是穿著履歷一般。可以清楚知道,物品以前是屬於誰的,讓每件衣服都有故事,透過交易讓故事延續傳遞下去,這非常的有趣。這是接下來Luxxury Godbage的方向,我們會將產品跟故事組合在一起,不是溝通產品設計而已。

你自己有過再生的經過嗎?或者是你有過,所謂就是很低潮、很腐的狀態?
其實採訪前,我認真思考過這一題,但我想真的沒有過這樣的狀態!
或許因為我是牡羊座,熱血工作狂?! 我沒有那種很醉生夢死的階段。當我警覺自己有點空虛的時候,我就會趕快去看書,補充一些知識我才會覺得安心。雖然大家常用反叛來定義我的個性,但這個角度來看,我好像蠻乖的?!
Picture
​是不是你看到腐會有一點警惕?或者是說,你害怕變成那樣子,所以更警惕自己,還會看到別人這樣子而不願意變成那樣? 
我推測我的自我警惕系統是源自於是家庭因素,我從小很常自己一個人被丟在家裡,自己一個人玩,自我思考以及與自己對話。我喜歡學習到新知的充實感,看書獲得的愉悅感。就像有的人喜歡喝酒,看書就是我很喜歡做的事情,現在有時會用手機取代,經常我是看著考古紀錄片、量子力學、外星人、懸疑推理的影片入睡。所以我的腐搞不好是在看書、看手機這件事情上,沈溺在構思創意上面,對別人來講,可能那也算是一種緊繃的腐…應該更多人不願變成我這樣…。我想我應該算是沒腐過,很多人跟我約會議都會預設立場要跟我約下午,覺得設計師一定都是睡到中午後才醒,但其實自己成立公司,自創品牌以來,我幾乎是每天七點自然醒起來看新聞,更不只是吸收時尚相關的內容,因此與企業品牌跨界合作時更得心應手。


Picture
文字對你來說很重要,但你又是很視覺系的人,創作視覺的東西,卻那麼在意文字,這蠻特別的?
我印象很深,我曾經讀川端康城的「雪國」,他裡面描述在列車上發生的情境,主角用第一視角透過鏡子窗戶反射去看旁邊的遊客,在文字描述中,我完全可以身歷其境感覺到車子的震動,彷彿親眼看見他所描寫的充滿霧氣的車窗。我非常喜歡閱讀小說,因為文字不會侷限想像,每個讀者都會擁有自己創造的畫面。又好像,福爾摩斯小說中,文字描述第一次遇到華生的時候,從描述穿著的外套、手指上墨水的痕跡,文字在腦海構築的畫面,明明僅有一次,卻到今天還記得。

在書裡,有時候會講一些概念,讀者必須透過自己的知識跟常識理解,但是那搞不好不是作者要講的,但是你就會覺得好像可以幹嘛,好像可以變成什麼。例如說,川久保玲有一次講一個她的系列主題叫『超級簡單Super Simple』,大家以為會是極簡,但是沒有,他就是把所有的線條都合併,可是在我小時候,我聽到這個概念,我誤解扭曲了原本的意義,依照自己的想像去做出我以為相同概念的東西出來,心想應該川久保玲說的是那樣,可是過十多年後才發現原來他講的根本不是那樣。不過,對我來說,這是文字才能製造出的最有趣味的地方。透過文字,生成自己的畫面,那個東西就是很酷的存在。
Picture
全球受到疫情影響,對你的影響?怎麼看待讓全球生活改變的事件?
疫情當然有受到影響,比如時裝秀停辦、現在不能出國、活動取消,或者是原本合作的計畫暫停等等。但還好一開始我的品牌策略,就不偏重於為零售通路鋪點大量生產,零售並非我們規劃的重點!在故宮、史博館_常玉、NIKE、Levi`s、神明立體繡工藝等跨界之後,我還想持續挑戰突破台灣設計師所能做到的跨界合作的極限。

疫情之後,讓我一直在思考時裝裡面我到底喜歡什麼?時裝的未來會是什麼樣貌?思考後,讓我更加確立我要做的就是Luxxury Godbage。

我遇到各種這樣的事,我通常覺得是上帝祂要我去思考,想清楚接下來想做什麼事情,好好擬定策略跟計畫,所以覺得也沒有不好,另外就是這個疫情讓我更清楚了解到,需要跟在地產業更加緊密的結合。
Picture
是否跟Abook的讀者或是同業的設計師說說,是怎麼樣把作品吸睛度拉到這麼滿。是否有獨到的創作撇步或是小技巧?
其實我是用藝術來包裝商業,藝術的做法很簡單,就是「熟悉的意外」,簡單講就是符號學。比如說像是Nike ,你不會想像Nike 會出一個花盆,不會想到Nike 會出一個沙發。就像Supreme 出一塊磚頭,製造意外。其實都是來自於Andy Warhol講的,藝術就是做一些不需要的東西,就是藝術,只是我們需要透過符號,重新再造。比如說,我們做那個「到此一遊」系列,我們把中國風跟龐克組合在一起,當時沒有人想道旗袍跟龐克能組合在一起,所以我就透過這樣子創造。每一次我都希望作品能創造出一種「熟悉的意外」。這幾年,很多媒體在訪問我,我也跟他們講說,因為我覺得這時代是符號世代,符號學就是這樣操作,差別只有在如何透過社群,讓創意能夠更廣泛地去被討論。
Picture
其實我們的讀者有很多服裝設計相關的年輕人,你認為從事這行業要具備的心態,跟條件是什麼?做怎樣事情才會對未來服裝設計上會有真正的幫助?
好,我先從現在的年輕人做服裝和我們那時候做服裝的人,最大的不一樣說起。我們在看東西的時候是希望不要做出一樣的東西;可是現在因為有社群,大家希望被認同、被按讚分享,然後,希望做出來的東西很安全、不會出錯,所以就會先從Pinterest、Instagram,找已經做過的東西。這其實是村上隆所講的超扁平世代,一個扁平化沒有深耕或底蘊的時候,很多東西,看過就會感覺沒有那麼讓人印象深刻、或記得住的東西。所以這時代的年輕人,我覺得,第一個要先了解歷史。我真實遇到的狀況是,比如說,我問:

你知道Roberto Cavalli 嗎?
不知道

我秀給他一件 Roberto Cavalli
他說我知道這件衣服,我看過

再回頭問你知道Betsey Johnson嗎?
不知道

那你能想像有一個人,他想當音樂家,但是他不知道貝多芬跟莫札特?現在的小孩子有一點就是這種狀況,不閱讀,不知道服裝的來龍去脈,不知道設計師歷程背景,其實每個設計師代表一個小宇宙,透過研究瞭解他,可以知道他的思考,請不要只透過google後的第一頁結果來了解定義事情! 閱讀是非常重要的,閱讀才會有自己的畫面剖析跟見解。

我經常給學生們的建議是想踏入哪個行業,在念書的階段就要多去實習。不管是成衣公司、設計工作室,需要瞭解大家到底怎麼做的,先把不切實際的幻想打破。第二,實際動手做!我在念書的時候,最酷的成就感是人家說我穿自己做衣服好酷,那時候就做了一百多件衣服給自己穿,可是現在的學生很少會做衣服給自己穿。
Picture
最後一個就是這幾年JUST IN  XX 一直都很受到媒體矚目,那下一步的重點規劃是在哪裡?
策展。會幫別的單位或自己策展,請拭目以待。

因為我一直覺得,現在台灣展覽風氣很盛行,很多人會去看展,包括我自己也很常去看,看得時候我都會想說要是我來做的話,我要讓觀眾看到什麼東西?
ISSUE 37
JUST IN XX 周裕穎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Archives

    November 2022
    September 2022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December 2019
    October 2019


​意團隊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24 ABOOK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Picture
  • Home
  • 線上藝廊 GALLERY
  • 視覺 VISUAL
    • 侷限
    • My Dear Boom
    • Flower in the Dark
    • un poème obscur
    • 稍縱即逝
    • Time 夏朧
    • 異境
    • 光
  • 雜誌 MAGAZINE
    • 新春特刊
    • 特刊 SPECIAL EDITION
  • 大師教學 MASTERCLASS
  • ABOOK TV